Search

【#爆文寫作】你們寫的都是真的嗎?

在我狹隘的世界觀,
一直以為,<...

  • Share this:

【#爆文寫作】你們寫的都是真的嗎?

在我狹隘的世界觀,
一直以為,
南部是學習的荒漠,
直到秋玉告訴我:

「歐陽老師,
爆文高雄一班滿班了,
要跟你敲二班的時間。」

我才驚覺,
我欠南部夥伴一個道歉。
原來,你們不是不愛學習,
而是在苦等一門好課程。

到南部上課,
其實通勤成本很高,
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
天還沒亮,
就在路上攔計程車,
前往台北車上搭高鐵南下。

但後來我發現,
而且會上到很晚離開,
因為學員非常認真,
課程結束後會圍著你問問題,
四點下課,我快六點才離開。

但那正是
我覺得最值得的地方。

學員的問題
也都很有意思,
讓我腦袋不斷運轉,
渴望找到最優解幫助他們。

有個學員問了
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我想,也是多數人會遇到的。

她的問題是這樣的:

「老師,寫作一定
要寫真實發生的事情嗎?」

她會這麼問,
是跟她的諮商工作有關。

她會經手一些個案,
有些故事她很有感覺,
想寫下來,
但擔心涉及個案隱私,
所以遲遲下不了筆。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答。

當然如果
能徵得個案同意最好,
但如果不好問,
那麼解法有幾個:

第一,用「小說體」來寫

故事情節是真的,
但用小說體進行虛構,
重新設定人事時地物,
讓這個故事不要一看,
就讓人能對號入座。

像是吳曉樂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寫的是小說,但故事靈感,
來自於她8年來的家教經驗。

她接觸過70名左右國高中生,
身為家教,夾在孩子與家長之間,
付錢的是家長,面對的是孩子。

要聽命於事?
還是走進孩子心中?

她把這些掙扎,
用小說體的方式,
呈現給讀者看。

看似虛構的小說,
都有著真實的故事。

第二,採取「組合策略」

關於寫作上的故事,
我比較不會用「真假」來看,
而是用「虛實」來談。

你說,《三國演義》是真是假呢?
我會說:「七分真實,三分虛構」。

像是鞭打督郵的其實
不是張飛,而是劉備,
但《三國演義》為了
維持劉備仁愛的形象,
只好讓張飛背這個黑鍋了。

同樣道理,
寫作者基於各種考量,
在敘述故事時,
勢必會做些調整。

在《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這本書,
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技巧,
姑且稱為「組合策略」。

也就是把原本分別,
發生在A和B身上的事,
組合疊加成人物C。

事情是真的,
但因為組合過後,
人家比較不易對號入座。

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這本書的作者,
是靠說故事維生的,
類似脫口秀那樣,
可是講故事和寫作很像,
就是把身邊的人出賣過一輪。

所以她會採取組合策略,
讓故事虛實交錯,
保有真實感,
但不會真實到傷人。

第三,關鍵對話「重新設計」

老實說,
我每次讀勵志書,
都覺得很困惑,
怎故事裡的人,
隨口都是段子和金句。

可你身邊的人,
整天聊天下來,
妙語連珠的機率有多高?

因此,
事情也許是真的,
但對話被寫作者重新設計過,
讓這些話能直擊內心、撩撥情緒。

因此每次我被問到,
那個誰誰誰寫的是真的嗎?

我都笑而不答,
除非被再三追問,
我會說:

「事情應該是真的,
但作為寫作者,
重新設計對話也是真的。」

沒有人能一字不漏,
還原故事發生時的對話。
如果有,那不叫寫作,
叫筆錄。

要記著,
寫作者本來就自備濾鏡,
差別在於,
有人用的是哈哈鏡、
有人開的是美肌、
有人冷色調、有人暖色調。

只要鏡頭底下確定是你,
就算濾鏡開的多浮誇,
基本上還是說得過去的。

最怕是鏡頭後面不是你,
硬要說成是自己,
那麻煩就大了!

講到這裡,我想說的是,
別再被故事的真假綁住。
你該做的,
是留意身邊發生的事,
把他收進你的故事櫃。

等那一天,你想動筆了,
小心翼翼將故事拿出來,
賦予他你想要的感覺和意義。

我保證,每一次都不一樣。

..............................................................

💥爆文寫作工作坊:寫出你的文字紅利!

【台北八班 9/5】
https://reurl.cc/Kjkqj9

【高雄二班 9/12】
https://reurl.cc/Xk6p6E

#歡迎分享
#你會怎麼處理隱私的故事呢
#這篇會不會太誠實豆沙包了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演說課:演說教練、演說黏力學、故事演說 桌遊課:陌生開發、桌遊應用、
View all posts